老聃,前571~前471,字伯阳,谥号聃,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国较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相传老子在此关点化了函谷关总兵尹喜。后一路西行至盩厔,观此处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传至今世称楼观台。老子去世后葬于距此八公里的西楼观,现存老子墓。 某些辩证物主义者认为《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较多的中国书籍。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 老子道论的本质是:把平常的三维空间中的行走类推为描述空间或广义的价值空间中的行走。在平常三维空间中的到某地,在描述空间中就表现为成某名,在价值空间中则表现为达某德。方法论问题也就是走路的问题;走什么样的路、成为什么样的存在、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是老子道论的基本问题。